Lua 支持 coroutine ,这个东西也被称为协同式多线程 (collaborative multithreading) 。 Lua 为每个 coroutine 提供一个独立的运行线路。 然而和多线程系统中的线程不同,coroutine 只在显式的调用了 yield 函数时才会挂起。
创建一个 coroutine 需要调用一次 coroutine.create
。
它只接收单个参数,这个参数是 coroutine 的主函数。
create
函数仅仅创建一个新的 coroutine 然后返回它的控制器
(一个类型为 thread 的对象);
它并不会启动 coroutine 的运行。
当你第一次调用 coroutine.resume
时,
所需传入的第一个参数就是 coroutine.create
的返回值。
这时,coroutine 从主函数的第一行开始运行。
接下来传入 coroutine.resume
的参数将被传进 coroutine 的主函数。
在 coroutine 开始运行后,它讲运行到自身终止或是遇到一个 yields 。
coroutine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终止运行:
一种是正常退出,指它的主函数返回(最后一条指令被运行后,无论有没有显式的返回指令);
另一种是非正常退出,它发生在未保护的错误发生的时候。
第一种情况中, coroutine.resume
返回 true ,
接下来会跟着 coroutine 主函数的一系列返回值。
第二种发生错误的情况下, coroutine.resume
返回 false ,
紧接着是一条错误信息。
coroutine 中切换出去,可以调用 coroutine.yield
。
当 coroutine 切出,与之配合的 coroutine.resume
就立即返回,
甚至在 yield 发生在内层的函数调用中也可以(就是说,
这不限于发生在主函数中,也可以是主函数直接或间接调用的某个函数里)。
在 yield 的情况下,coroutine.resume
也是返回 true,
紧跟着那些被传入 coroutine.yield
的参数。
等到下次你在继续同样的 coroutine ,将从调用 yield 的断点处运行下去。
断点处 yield 的返回值将是 coroutine.resume
传入的参数。
类似 coroutine.create
,
coroutine.wrap
这个函数也将创建一个 coroutine ,
但是它并不返回 coroutine 本身,而是返回一个函数取而代之。一旦你调用这个返回函数,就会切入 coroutine 运行。
所有传入这个函数的参数等同于传入 coroutine.resume
的参数。
coroutine.wrap
会返回所有应该由除第一个(错误代码的那个布尔量)
之外的由 coroutine.resume
返回的值。
和 coroutine.resume
不同,
coroutine.wrap
不捕获任何错误;
所有的错误都应该由调用者自己传递。
看下面这段代码展示的一个例子:
function foo (a) print("foo", a) return coroutine.yield(2*a) end co = coroutine.create(function (a,b) print("co-body", a, b) local r = foo(a+1) print("co-body", r) local r, s = coroutine.yield(a+b, a-b) print("co-body", r, s) return b, "end" end) print("main", coroutine.resume(co, 1, 10)) print("main", coroutine.resume(co, "r")) print("main", coroutine.resume(co, "x", "y")) print("main", coroutine.resume(co, "x", "y"))
当你运行它,将得到如下输出结果:
co-body 1 10 foo 2 main true 4 co-body r main true 11 -9 co-body x y main true 10 end main false cannot resume dead coroutine